坚持改革创新激活发展动力能源集团以深化改革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05日, 来源: 国资委 打印

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能源集 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 动的决策部署,履行新征程赋予的重要使命,围绕公司智能化 建设、智慧矿山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持续健全 完善经营机制,奋力书写新时代新征程能源集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发展。能源集团党委坚持以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为主线, 抓实“第一议题”制度,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传达学习习 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40余次,确保会议精神落 实落地。2023年发运电煤214.34万吨,完成煤炭保供任务,实现利润总额4.55亿元,圆满完成考核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 110 % 。

强化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推动“产学研”深度  融合。针对煤炭工业关键技术难题,与国内8家重点院校签订 技术合作协议书,合作开发高层次人才项目10项,2023年国家 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自主研发3项,合作研发2 项;组织召开企业科协第一届代表委员会及集团公司首届“求实 创新·自强不息”科技大会,选举产生企业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委 员,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工 作。与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团队合作的鱼卡公司局部富集区 瓦斯基础理论研究与治理技术项目,成功解决井下高瓦斯问题, 保证矿井安全生产;中国工程院王国法院士及其团队新型管道 气悬浮输送机在高海拔低气压环境内工业性试验与应用项目的 建成,进一步降低了矿区煤炭运输成本及矿区交通安全,成为 能源集团“绿色矿区”建设样板工程。二是有序推进智慧矿山建 设,为智能化发展铺平道路。能源集团积极推广应用工业机器 人、智能装备等,减少危险岗位人员数量和人员操作,实现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实现减岗140人,年节省用工成本830万元。三是创建金蓝领工作室,树立模范 典型。鱼卡公司围绕业务“保安、提效、降耗”技改攻关目标成 立“金蓝领工作室”,通过传、帮、带,解决生产中技术发展瓶 颈,已节约各种成本费用近3000万元,完成技术改革、技术革新项目15项。2023年,“金蓝领工作室”自主研发的“缠带机”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智能化选矸系统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煤 矿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汇编清单;煤矿带式输送系统低阻能耗 智能运行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 炭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实现了国家行业内奖项上的“零突破”; “互联网+”智慧矿山安全监管可靠保障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获得青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奖励。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企业动力和活力。 一是持续完 善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运行质量。新增能源集团董事会三个委员会工作办公室,建立外部董事库,优化外部董事配置,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科学优化企业决策。薪酬分配向“苦、脏、 累、差、险”一线岗位适当倾斜的原则,2023年实施了年功工资、 边远地区艰苦津贴调整, 一线井下职工工资较地面职工工资高 出35%以上。对标先进标杆企业,探索实践了矿井“掘进、支护、 采煤”三大技术变革,鱼卡公司单头单月掘进进尺从160米突破 至现在的196米;1179煤巷U 型支护保护架架间从当初300mm  突破至现在的1600mm,   有效减少U 型钢支架使用;韧性薄喷 技术替代了传统喷浆工艺,较传统混凝土喷浆工艺每米节省580元。二是夯实人才基础,筑牢发展根基。2023年安排10名年轻 干部开展为期半年的内部双向挂职。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  执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加大员工市场化招聘力度。  2023年,公开竞聘管理人员2名,中层管理人员转岗任职4名,市场化招聘员工283人。

下一步,能源集团将聚焦公司《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 案(2023—2025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积极实施数 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全力推 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聚焦主责主业, 以规划打造千万吨级青海煤炭基础能源保障基地为目标,加大 储备矿井建设力度,提升公司产能规模,为省内煤炭资源提供 安全保障。强化对重点领域的保障,发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青 海队工作职能。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和消防安 全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行动,确保安全生产实现“五零 三降两提升”总目标。深化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持续加大对标力度,以更大改革力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