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聚焦产业“四地”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助力构建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9日, 来源: 深化提升行动协调机制办公室 打印

一、基本情况

青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19户,涉及基础产业、农牧生态现代物流、工程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涵盖盐湖化工、有色金属采掘及冶炼、清洁能源、医药制造、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旅游开发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八大行业,覆盖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培育了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特钢、煤炭等产业链条。

二、主要做法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青海省国资委不断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加力推进,特别是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青海国资国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建立青海特色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青海省国资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大要求,牢牢把握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三个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聚焦产业“四地”建设目标,科学谋划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布局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有色冶金、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算力、新型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增强企业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坚持先立后破、有破有立,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一是加快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重大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规划布局、产业发展、企业培育、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注重在创新载体上出思路,在具体措施上出实招,在培育特色上见成效。主动与中央企业对接,携手中央企业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从2023年2月份开始,共同商讨中国盐湖集团的重组模式、资产股权合作方式,企业定位和未来发展规划,编制《央地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高质量建设研究报告》。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五矿完成决策后,加快战略性重组步伐,先后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备忘录》,编制《中国盐湖集团组建方案》《关于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合作总协议》。目前,组建工作正有序推进,力争年内完成组建。二是整合监管国企组建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集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重大要求,加快构建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格局,特续强化省属国企在清洁能源板块布局,编制《青海省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积极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构建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和青海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28年项目布局调整方案的编制,把国企新能源规划纳入方案,增强国有企业在支撑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功能作用,着力打造能源供应“压舱石”、清洁能源“主力军”、新型电网“示范区”、产业升级“新引擎”、绿电价值“助推器”和技术创新“策源地”,努力开创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力争 2024 年全年新增清洁能源装机突破 1500 万千瓦。三是稳妥推进西钢集团司法重整。面临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钢集团)出现的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现状,青海省国资委果断决策、快速行动,坚持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组织法律、财经类专家学者多方论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稳慎提出通过司法重整推动企业实现改革脱困的目标。引进全国钢铁产量排名前五的知名企业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西宁特钢的重整投资人通过改革,债权人、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利益得以维护,上市公司技术面和基本面持续向好,4700多名职工全部接收,员工新酬及福利待遇得到保障,以“三线建设”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延续传承,省内其他国企投资、担保风险得到同步化解,有效维护了国资系统金融安全和地方金融信用环境。在钢铁行业结构性调整大形势下,截至目前,钢铁产量同比增长 58.83%,钢材产量同比增长 62.4%,利润同比减亏 72.2 %。

(二)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把握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时期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战略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一是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坚持协同高效、优化资源配置原则,以“资源整合、资产盘活、资金集中、资本运作’为目标导向,统筹协同高效,优化存量资产,严把主业投资方向,支持推动盐湖股份4万吨基础锂盐、汇信公司2万吨高质碳酸锂、鱼卡二井田等一批重点项目投资建设,遏制盲目多元化发展,对属于辅业且不符合监管企业发展方向的业务实施有序退出,避免“铺摊子”求规模。推动西矿集团、盐湖股份等完成 10 家所属公司内部整合。二是加快国有资本在重点领域产业链上的布局。坚持以产业为纽带、优化资本布局原则,以省属国有企业现有业务为立足点,围绕高原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推动三江集团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高原特色种业:牧业技术攻关取得阶段进展。聚焦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支持交控集团全力推进青海湖智慧旅游公路、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国企布局水利产业板块,省属企业划转增资中国南水北调青海公司;谋划打造完整综合交通产业链,交控集团合并重组路桥公司顺利实施,未来通过无偿划转方式持股省公建投工程咨询中心股权,全面推动省内高速公路运营服务,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项目的投资、施工建设提质升级。以物产集团为主体,谋划整合青运集团汽车运输、汽车销售以及售后相关的资产业务和人员,成立物流集团,有效解决监管企业板块重叠等问题,形成以龙头骨干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配套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推动国有资本向主业企业优势企业集中。理清监管企业主责功能和主业标准,开展主责主业核定,制定国有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办法,推进“两非”“两资”清理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核心产业。盐湖股份、汇信公司、西矿集团、三江集团、物产集团等龙头企业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高性能产品开发、有机农畜产品、现代物流做强做优产业链。盐湖股份、西矿集团、能发集团、粮食集团及市州相关国有企业围绕能源资源、粮食、农畜产品保供储备做强供应链。盐湖股份、西矿集团争做重点产业领域地方国有企业现代产业链龙头企业。

三、改革创新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开展以来,青海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总体向上向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一是国资国企提质增效稳增长取得了实质成效。2023年,19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149.43 亿元,增加值 264.11 亿元,利润总额 99.81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 61.28 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 1.5%,平均资产负债率 54.5%(低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值10.1个百分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01%。二是国资国企围绕产业“四地”的国有经济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盐湖集团组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青海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集团已完成企业领导班子搭建,南水北调青海公司已完成资产注入。三江集团强化高原特色种业、牧业技术攻关取得阶段进展。交控集团正在全力推进青海湖智慧旅游公路、景区配套设施建设。西矿集团全面升级改造茶卡盐湖景区,成功将茶卡盐湖由一个单一的盐湖工业产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景色壮丽游客云集的旅游胜地。三是安全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监管企业年产氯化钾 492 万吨,钾肥稳价保供作用发挥明显;加强粮肉盐等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民生更加有力;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突破 5000 公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凸显;承储省级储备原粮29.81万吨,有效确保储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