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09日, 来源: 深化提升行动协调机制办公室 打印

一、基本情况

青海能源鱼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鱼卡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注册资金4.3亿元,现有员工1672人,隶属于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能源集团),是以煤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井工煤矿,井田面积36.5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6.7亿吨,可采储量3.6亿吨,设计服务年限68.5年,矿井年生产能力400万吨,是省内单井生产能力与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矿井。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矿山企业”,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2022年,公司申报的品牌故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地方国有企业优秀品牌故事名单”。国家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青海队鱼卡驻矿中队设在鱼卡公司,肩负着青海、西藏等地区的矿山应急救援任务。

二、主要做法

鱼卡公司是青海能源集团改革的主战场,紧盯“核心指标、控制指标、管理指标”和“升价、提质、降本、创效、增效”专项活动目标,从抓项目、促安全、拼产量、抓煤质、走进尺等重点工作发力,全力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一)推动技术创新,加速价值转化。鱼卡公司把降本增效的重点聚焦在技术创新上,通过采用现代化的采煤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一是在井下巷道底部管理中,由传统混凝土硬化采用水泥地毯硬化,降低材料成本,极大的减少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实施水泥地毯后,井下每个全断面喷雾下方硬化节约成本6609元。二是修建矿井污水处理厂蓄水池,全年节约电费36万元。三是通过“立项攻关”“QC课题”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攻坚技术瓶颈难题,2023年完成带式输送机槽型架改造、东风井绞车房冗余回路改造、井田东翼煤7下开拓工程回风系统攻关等33项小改小革和技术革新项目,为降本增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做好循环利用,促进效益提升。一是鱼卡公司按照“废料再修复、翻新再利用”的原则,组织开展污水处理厂设备性能提升工作,污水处理效果大幅提升,成功实现了污水重复利用,为高海拔内陆干旱气候条件下,企业水循环利用树立了标杆。二是遵循“合理使用、循环复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体系构建,全面规范并优化管理体系,制定“高质量发展、降本增效”实施方案,完善《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经营成本管理制度》《材料计划上报制度》等,通过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降本、降费”专项活动等,采用回收液压支柱柱鞋、液压管路、铁托板等实现变废为宝,通过循环复用节约资金419.98万元,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煤质提升方面使循环利用逐步向绿色转型。

(三)优化煤质管理,促进提质增效。鱼卡公司始终把煤质的提升作为生存之本,树立“质量即是效益”的发展理念,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源头管控、严把煤质,紧盯运输、落实生产,强化洗选、颗粒归仓,减少次品率,提高产品附加值。确保生产运行平稳,顺利完成原煤产量任务和掘进计划,原煤质量同比增长229大卡,成本管控举措显现成效,完成成本较计划节约22元/吨,经营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同时,将安全生产作为首位任务和重中之重,围绕“安全文明年”建设目标,常态化组织开展联合安全检查和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公司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增强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安全事故防范意识,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强化智能建设,引领高质发展。一是始终秉承“科技兴矿、安全高效、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智能化建设,在智能化建设方面持续探索和积极实践,为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智能巡检机器人、井下精确人员定位系统、固定岗位无人值守的应用等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缓解了用工紧张矛盾,为矿井建设“智变”书写了新篇章。二是积极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生产融合发展,7月底成功建成并启用了省内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该系统在能源集团构建的集团级和矿级两级智能管控平台基础上集成了远程控制、智能监测、自主导航和大数据分析等多项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煤炭开采到运输、监测、数据采集的全过程智能化管理,此项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煤炭开采的效率,同步提升了开采的安全性,为青海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充分彰显了省属国企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方面的引领和表率作用。

三、改革创新成效

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及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鱼卡公司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年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建设水平,进一步降低了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矿井工作效率,安全管理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实现“减人、增安、提效”目标,为青海煤炭行业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23年鱼卡公司完成产量400万吨,2024年上半年完成原煤产量181万吨,占青海能源集团原煤产量的89%,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