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机构概况
国资委纪检监察组 0971-6106752
- 国资监管
- 省属企业
- 政务公开
- 《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 [09-26]
- 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 [07-26]
-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 [06-07]
- 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06-04]
- 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的公告 [05-20]
- 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发现问题整改和责任追究工作规定 [06-28]
- 中央企业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 [08-03]
- 青海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本级) 2025年部门预算 [02-10]
- 青海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政府国资委) 2024 年部门预算 [01-05]
- 关于印发《青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的通知 [12-09]
- 《青海省政府国资委关于加强对市州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和监督的意见(试行)》 [08-02]
- 《青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程序指引》 [08-02]
- 《青海省政府国资委监管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 [05-15]
- 《青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管理办法》 [04-23]
- 《青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 [04-23]
- 《青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 [02-23]
-
办事服务
- 《关于推荐青海省属出资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人选对象的通知》的附件 [09-26]
- 2022年度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申报表 [12-02]
- 青海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手册(2020版) [08-14]
- 青海省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手册(2021版) [09-16]
- 国资委关于规范所出资企业公务用车配备审批管理的通知 [06-07]
- 青海国资委办事流程 [04-11]
- 青海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事指南 [01-18]
- 企业负责人薪酬审批工作办事指南 [11-28]
-
互动交流
- 政务咨询 [06-07]
-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首次开通上线的时间 [02-28]
- 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否执行五个不直接分管规定 [07-14]
- 青海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情况 [07-14]
紧盯目标强经营 改革赋能促发展 青海国科召开2024年第二次经营工作会议
2024年9月3-4日,青海省国有科技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召开年度第二次经营工作会议。集团公司总经理谢岩主持会议并传达了省国资委《关于加强经营业绩考核推动企业经济运行工作的通知》。会议按业务板块分析研判了1-8月预算目标执行、年度经营目标完成、亏损企业治理、深改行动、审计整改等工作落实情况,并对后续工作进行部署。集团公司董事会、经理层成员、各出资企业执行董事、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各出资企业就相关工作进行了汇报。经营目标完成方面:科技服务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上升,但利润率较低,影响了阶段性目标达成;工程咨询板块营业收入较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已采取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促使利润总额略有上升。亏损企业治理方面:青海国科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亏损企业22家,亏损额同比有所上升。深改行动方面:已完成整体改革任务约60%的工作内容。审计整改方面:立行立改工作基本完成,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的问题正有序推进。会议认为,虽然目前阶段性目标未及预期,亏损企业占比高,但符合所属企业第四季度集中回款的行业规律,年底应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会议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后续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安排已出现业务量及收入严重下滑的出资企业预判亏损风险,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发展模式,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持续落实“降本增效”举措,严格控制经营管理成本,防止扩大亏损额和亏损面。二是要求各企业密切关注回款情况,强化应收账款催缴措施;同时分类梳理应收账款明细,形成清单报集团总部。三是督促各部门、各出资企业按照深改行动方案推进各项工作,确保2024年内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四是进一步强调立行立改整改任务须在9月20日前完成,确因客观情况无法推进的问题应及时说明,由总部统一与审计厅沟通协商解决方案。五是各出资企业在落实工效联动薪酬改革时,要提前做好员工思想工作,防止人才流失和劳务纠纷风险,保证经营工作的平稳有序。
会议指出,精细化运营分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所在,各出资企业在今后的经营会议中要扎实开展经济数据分析,重点关注“一利五率”指标的变化和后续经营目标实现计划、措施,同时应与省内外一流企业对标比较,找出差距、补足短板,逐步提升管企治企能力及价值创造能力。
总经理谢岩最后强调,面对经济下行现状,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公司要秉持“生存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夯实经营主体责任,主动发挥“提质效、谋发展”职能。一是充分发挥集团化管控作用,通过合理调度经营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等举措,加强系统联动协作,调高资产配置效率;二是由总部牵头,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的沟通对接,主动开拓市场,增加合同数额,推动公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三是将进一步发挥经营目标及考核“指挥棒”作用,严格执行“业绩与薪酬”刚性挂钩,实现经营压力层层传导,落实“不胜任退出”机制。所属企业负责人要提升自身市场敏锐性,提前预判谋划后续经营工作,保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及企业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