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青海国企改革密码》系列报道(一)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4日, 来源: 改革网 打印

“青海能源集团历经实践摸索,走出了价值体现、价值提升与价值创造的特色国企改革之路,这不仅是一场颠覆传统工作职责的‘变身记’,更是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谈及国企改革话题时,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勤升难掩激动。凭借三十七年管理经验,近期他总结出66项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思维理念,成为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近日,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走进该集团,探寻其改革实践的深层逻辑,挖掘可供行业借鉴的经验。

价值创造为核:构建全层级价值增长体系

国企改革中,集团公司自2021年以来,从价值体现、价值提升、价值创造1.0、价值创造2.0到2025年价值创造3.0,逐步建立健全全面价值创造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建立了一套管理理念和方法体系。

“价值创造”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实践体系。在2024年“价值创造2.0”阶段,十大提升工程有力推动主要经营指标稳健增长,在安全生产、项目建设、营销保供等关键领域均取得显著成效。进入2025年“价值创造3.0”阶段,集团聚焦全层级穿透,将核心指标、控制指标、管理指标精准嵌入集团、部门、分子公司、科室、岗位五级架构,实现“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工作导向的全面覆盖。

在主责主业方面的显著突破充分印证了践行“价值创造”的实际成效。矿区建设成果斐然,先后取得了鱼卡矿区规划环评批复和团鱼山矿区总体规划批复,完成鱼卡二矿分公司变更为子公司的改制,注册完成青海团鱼山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团鱼山300万吨项目推进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被国家能源局确定为青海省重点储备煤矿,为后续产能释放奠定坚实战略基础。

制度变革为驱:重塑现代企业治理架构

青海能源集团的制度变革,从对传统职能的“价值化改造”拉开帷幕。通过对部门职能进行重新梳理与定位,集团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将价值创造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每个岗位的‘价值之问’,本质是对‘为何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深度重构。”方勤升强调,集团推行的66项管理创新理念,核心在于将“负责什么”转化为“创造什么价值”。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集团各层级员工主动对标价值标准,从传统的按部就班转向主动思考价值提升路径。

为了将价值创造理念切实落地,集团从组织架构的“毛细血管”入手,将价值创造职责渗透至各部门、各岗位。以企业管理改革部为例,将原本的26项工作职能全面转化为价值创造职责,涵盖创造政治和安全价值、改革价值、制度审核价值等多个领域。例如,原本单纯的制度制定工作,转变为以创造制度审核价值为目标,要求团队动态优化内控手册,并对各子公司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督导;考核工作也不再止步于完成任务,而是聚焦创造考核价值,同步对绩效评价细则进行调整优化。

深刻的制度变革有效释放治理效能、激发企业活力:2024年,集团公司党委选拔任用管理人员23名,一级企业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人数占年内提任管理人员总数的20%,全年共计招聘218人。完善《月度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实行全员货币化考核。持续提升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工作,已向科级管理人员延伸,“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初步形成。同时,集团通过国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三星级”贯标认证,在青海省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荣获防守第一名,将制度效能有效转化为风险防控力。

科技创新为魂:破解高海拔矿区难题

“关于科技创新,我们的突出特点就是‘高海拔、大倾角’。我们在这样一个高海拔环境当中所创造、发明的科研成果都是填补空白的,因为内地没有类似这样的,这是我们的独特性。”方勤升介绍说。

聚焦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成果转化,增强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集团建立首个“院士工作站研究中心暨特殊环境矿山科创研发团队平台”;企业技术中心顺利通过2022—2023年度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审,并荣获“青海科技型企业称号”;青海省首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在鱼卡公司正式开机运行,第二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正在建设当中;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达到2.09%和2.14%,连续两年超出行业平均值,也是集团公司发展史上的连续新高,科技创新成效突出。

数据是最好的见证:近三年智能化项目使井下重点岗位人员减少20%以上,劳动强度降低30%,边坡监测系统实现采场边坡全区域实时动态监测,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这些“青海方案”,正成为高原能源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标杆范例。

“得益于集团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构建与高效运转,2024年,集团科创活动实现多元价值跃升,矿井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青海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工程师赵得福介绍说。比如通过开展巷道支护改革与围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在1179回风顺槽1195米处进行支护改革试验,有效解决了“前掘后修、反复维修”难题,为矿井快速掘进、高效出渣创造条件。通过对智能选矸系统优化升级、布料器工艺调整,有效解决了原煤进入智能选矸系统主机皮带方式,间接节约了智能选矸系统维护12万元。鱼卡公司开展创新创效降成本工作,盘活废旧材料,全年节省新购置材料1260万元,切实提高废旧资源利用效率。

与此同时,自主创新逐年提升,专利与奖项双丰收。2024年,评选出技术创新成果28项,管理创新成果56项,QC管理课题12项;积极组织申请专利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2项。为有效推动专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积极组织开展“校企”“院企”专利技术合作孵化战略,合作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进一步推动专利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站在改革收官的重要节点,青海能源集团的实践充分证明:国企改革的核心,在于将“价值”融入每个治理细胞,让“创造”成为企业发展的基因。正如方勤升所言:“通过价值创造引领制度变革和观念变革,推动全面价值实践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这就是我们建立价值创造体系的最终目的,这就是我们高原煤炭能源企业转型的‘改革密码’。”(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改革网 谢海森 刘亚婷报道)